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履行公民義務是也

在月初就打好車票了,不過這只是買好備而不用的心態,不一定會回家投票因為paper做不完緊接著專討和之後的期末作業批哩啪啦,當然這段期間少不了運動和聚會。事情麼多,不回家鄉支持應該也是理所當然,搭個客運來回的時間足以完成某一科目的指定讀物,或是和研究室的好戰友相談甚歡,只是為了一個投票動作耗費這麼多的時間到底是為了甚麼呢?

學長說拜託,這次很重要,選舉這回事就是要支持阿
哦....也對啦,但是....,喔好吧
屬於八年級的世代來臨,未來的我們都會成為社會的主力,要開始學會做抉擇,對社會負責,這麼一說好像是太偉大了點,看似神聖的使命感背後還是有無盡的夢想和毅力支撐著

不過令人覺得好奇的是,既然回家投票需要耗費那麼多的時間,難道就沒有另外一種方式可以取代「親身投票」這件事嗎?站在公平的立場,再加上政治經濟角力或是為了名利爭奪的種種手段,要使用科技的方式達到「完全公平」的境界有點難,假如今天投票的方式可以更便捷的話(E化)會變成怎樣子呢? 會不會有許多人對政治漠不關心?還是說因為選具制度E化後,環境汙染就可以少了點(包括競選文宣、宣傳車、返鄉所製造的環境汙染)?
不過最有趣的是,就現今的制度台灣的人口分布難得恢復「正常」的情況,都市人返鄉,重新關懷土地或是重新發現鄉村的問題,而不是回到都市逃避一切硬體上的不滿(假想中)。
透過人口移動的過程,人們藉此重新沉澱自己和這片土地的連結,回顧這幾年來區域的改變,好的壞的最愛的或是陌生的,划划手機關心有哪幾位候選人外,開始對未來有了新的期待。

統X的南下的路上,一路昏睡著,儘管手中抓著Paper還是睡著了,印象深刻的是,近台中交流道,突然有種隔世之感,西區的豪宅一棟比一棟高,而且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誇張,在資本主義的邏輯中,如此的地景為發展先進的象徵,但是在我看來,以往沿著高速公路可以眺往台中盆地的另一端的美緻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反過來,在中區卻是世人眼中是落後的象徵,救了中區就好像拯救了台中市一樣,台中的中區是誰的中區?在三十年前,中華路車水馬龍的印象,是老台中繁華的象徵。不過就我在台中郊區短短二十幾年的生活,我認為中區還是有她的特色在的,有別於七期的那些商辦大樓或是經過文化包狀過後的大型建築,我認為台中真正的文化底蘊依舊是封存在中區,儘管在經濟或是市容上比不過新式建築的光鮮亮麗,但是在市民生活和城市步調上,我認為中區的活力依舊存在,她比我們想像的更有包容力,包容了舊有的市民生活、新移民、以及許多的返鄉青年,小人物的實踐力量,慢慢的在舊城中發酵,在不失文化特色的蛻變過程中逐漸轉型。或許很多人還是對中區的發展感到感慨,但對我而言,以我這二十年的生命切片觀察這緩慢的小區域,她其實是富有活力的,以她自身的方式醞釀著下一波屬於台中的驕傲,我一直很珍惜在歷經多年後中區還保有她的特殊性;如果中區和西區的都市地景都是一樣的話,這樣有什麼意義呢?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posibilities 是否有可能?

如果旅行可以當作一種天命,我將之視為解放的一個概念,或是自由的象徵,當自己深入一個未知的環境中,所有的神經細胞瞬間變得敏感而活躍,整個人神清氣爽,不拘小節的做自己!
假如我將學術的過程中視為一種小旅行,可以隱隱約約地找到一˙方向,是否也可以從中找到我最愛的領域,在腦力運作和心靈體悟的層次上,領教新的知識生產的宇宙螺旋
看似有這種可能性,不必依賴外在的實質空間和物質所形構的真實世界,換個方向,在與內心對話的抽象層次上,通往內心或是人類智慧的生產領域,是否也可以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供往後的遊客依循、體驗。好像有這回事。

以旅行的概念可以嘗試實踐自己覺得不太可能的事情,或許可以在年底前姑且一試,這樣的概念往往激發我的好奇心與勇氣,或許。
從新的環境和身分出發,提醒自己別畫地自限,反而是對生命負責,試圖以更大的企圖心劃設新的人生藍圖,夢想工作室又可以啟動拉,給自己新的機會,我可以的,只要是喜愛旅行的背包客或是田野客,這些的經歷都使你更接近真實世界與真理。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田野心有戚戚焉


本週讀本
政治的人類學,人類學的政治:田野工作的道德想像
訪問就像是挖掘一段被掩蓋了的日常生活史,話語成為刷除掩住風華的塵土的毛刷。
但訪問沖衝突過程的當事人,話語本身成為情境中一再得接受檢驗與推敲的對象,意義變得不穩定而迷離。_田野的技藝


當身陷田野中時別急著下定論,先釐清不清楚的地方,希望事情會有一個更清楚的輪廓,不過由於最近選情告急,田野異常的熱鬧,不同的論述有褒有貶,有更多人情關係與物質上的往來,身為一個涉世未深的田野工作者,有時候只能將自己縮小,希望不要影響到當地的重要決策,也不希望自己成為被利用者;但有些時候期許自己可以具備更多勇氣,讓當地人了解我的需求和想法。要讓自己在新環境中能屈能彰,另一方面,身為一個女性田野工作者,
一個人在外亦要顧及人身安全,還要在複雜的人際網絡中重新定位,在一來一往的交流中,內心也處在不安平衡。

小節
道德想像顯露田野研究過程的某種敘述性質,時間與過程變成是「發現資料」重要的關鍵。
價值判斷滲進研究的每一個過程,左右人類學家在很多時刻的決定。
被研究者有意識的判斷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但做了,以及什麼是該做卻未做的後果,造成日常生活中持續的張力,這是政治人類學的主要關懷。_田野的技藝

無時無刻的反省諸己,保持一顆清明的心,田野會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遇見田野,遇見官僚
跨國研究申請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在閱讀時替作者捏了一把冷汗!
作者在文章中仔細剖析申請泰國研究計畫時的事件,和在這事件中的心情轉折,以及後續準備,我看見了作為一個熱情的田野工作者,在進行研究時應有的態度與勇氣。
這個案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拜訪在該研究區已經做過研究的研究者,以及建立新的學術聯繫關係,因為有這些人際網絡的支持作為中介協調的潤滑劑和智囊,讓研究者能正式進入田野。不過在這過程中,最有趣的是當地人會開始好奇你的研究內容,以及對當地有何貢獻甚至是期許做完研究的貢獻立即見效等等的想像,面對無數的「關心」,我只好持保留態度,努力的先以「了解田野的狀況」為上策,整理報導人給予的資料,並規畫下一次的訪談。

我也回想到第一次出田野的經歷。
1.如果陷入田野中的利害關係時(比如說報導人都希望你的研究對她有所幫助,但是報導人們之間有恩怨情仇的關係),這時該如何處理?另外如何處理在論文中可能會用到報導者們尷尬的訪談內容?
2.在進入田野一段時間後,假設在田野中迷失方向,該如何是好?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進度進度

時間過得特別快,上周的今天我還在山上戰戰兢兢的呢,沒想到時間一下就過去了,專討的東西一直想心裏盤旋,研究室的好戰友真好,每天都會鼓勵我,有時候不知不覺就會妄自菲薄、鑽牛角尖,但是同樣身為土象星座的朋友卻可以跳出漩渦,看清事實。
或許有時吼把自己逼太緊友不是件好事,但有時候惰性大魔王會不知不覺地偷襲,穩住自己的心,保持著輕鬆樂觀積極的態度真的很重要!
阿要好好向大家學習了,個性是可以改的、態度也是,希望我在年底前可以為自己改變一番!

話說回來,這次出了田野,讓我對自己做的東西更有信心,不過要把一件事情想清楚說明白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何況在沒有問題意識下,希望今天可以打好草稿
明天做好紙本檔,每天都要進步,習慣要21天,過了2個月,終於有點進入狀況了

希望這次我可以比上次更進步更有邏輯啊:)  加油!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to be brave Samie

once u decided what to do in the future, all u can do is to do your best.
I want to be a good resercher!
to be a profesional one!
and bring some surprise and feed back to the world :)
wish me good luck ~and I can do it !

回到校園緊湊的生活,腦力和體力還是無法平衡
在時間有限的狀態下,只能盡全力去做了
只要盡力 無憾,希望自己可以變得更好 :)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一個人的田野初體驗field work

為了尋找靈感一個人背著厚重的行囊上山
聯絡了幾個關鍵人物和在地人的支持  使得我可以順利的找到訪談對象

身為局外人 其實心中保持著莫名的緊張感  想要多瞭解一些當地的狀況   就必須進入到私人場域  臉上貼著外行兩個字  在第一輪過後明顯的浮現

但是過問總是不好的 在涉世未深時很容易搓到點   但是有時候也被捲入相互利害的關係

關於族群 經濟和政治 這些東西在台灣永遠都是解決不了的問題

希望透過這次田野能更深入真實的現況  瞭解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投入的金錢時間和精力越多 相對的paper的時間就被擠壓到了

箇中辛苦誰人知  連菸酒生也是靠天吃飯啊

好的資料 精神狀況 語與理論背景 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希望我可以找到題目 和方向  

好的想法也是需要實踐和創意

有這麼棒的朋友的幫忙

我一定要好好的發揮它的價值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try it again 會進入佳境的!

每個星期一、二都會爆炸一次
沒關係,未來會越挫越勇
it will better.
這禮拜喬好了真正的田野 好刺激喔!
希望一切順利平安:)
gonna to finish all of my paper > ___<
wish i can be a geographer ^___^
start to work guys~~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easy come easy go穩住!

一轉眼學期過了大半
論文計畫還在難產中,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新想法
但又礙於自己想太多猶豫的個性 想法永遠只在空中打轉
昨天進到第一個田野,也就是訪談人的家
沒想到聊了一聊竟然是遠方親戚!!!
一切都不可思議,而且訪談人全家都很健談,讓我受寵若驚!

不過根據下次上台發表的時間和課程安排
再過幾天就要進田野了
大致想好了要找哪幾位訪談人
唯一的困境就是山上交通不便
這就要看跟訪談人友好程度啦
希望在山上一切平安
all is well

preparing to get involved in  the field work~
the new adventure is comming~~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不要哭哭啼啼嚷嚷鬧鬧

太陽還是會升起阿,不要放棄
接受尼采老友的加持過後 都會讓我更珍惜每一次的打擊
那些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加堅強

新的一天的開始都會瞬間充滿著能量,睜開雙眼感受身邊的人事物是種福氣啊
只不過今天過得有點廢 有時提不起勁兒
胚票而們堆積如山 一篇接著一篇  每篇都是經典 
但是時間有限  人的慾望無限 
心思有時游離了幾分鐘後 大腦自動關機
可惡阿

下意識地想要將惰性連根拔起 一根除掉他們

希望大腦可以回復正常運作  未來還請多多指教了
傅柯真是難纏的傢伙  點時間內要了解一個人真難
讀書是擷取智慧和思想的來源
平日和朋友相處有時只是表面表面
如果能夠深入知識製造的過程 腦力激辯當中 或許就能找到真正的靈感和智慧
這種朋友真少阿

讀了某人的書讀不懂 覺得快合不來了 更何況是與人相處
畢竟彼此之間還是很生疏阿 哈哈

好友如好書  值得細細讀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分享會記錄 社會設計其實還蠻好玩的


紹興接力賽紀錄                                       
**開場+社會設計**

開場

主持人:簡介紹興的位置和歷史脈絡,以及過去紹興學程所參與過的活動,和目前紹興社區的現狀。

主持人也說明了這次活動的緣由,在得知紹興社區所面臨的問題後,各方人馬也開始藉由實踐的方式把資源帶入社區,其中有許多團體是學生自己發起或是大學教授配合課程,把設計的場域帶到社區實踐,並向社區的居民學習。而這就是紹興社會設計接力賽的由來,今天這個場合主要與大家交流紹興社區社會設計的成果進行分享。在場的團體有吳嘉苓老師的「設計與社會」、邱詠婷老師帶領的「不只是共食」團隊、黃舒楣老師的「灶腳工作室」、還有最初的「紹興之聲」的導演林暉鈞,以及從紹興出發的「紹興學程」。這次活動的主題可以簡單分為:工作坊、文史紀錄和社會設計提案三大類。

 

吳嘉苓 設計渴望社會x社會渴望設計

吳老師說每個人都是設計師,我們可以為真實世界設計,使設計更貼近生活。

藉由設計改造社會,透過參與式社區工作坊,讓學生可以走進真實的場域進行學習與設計,最後再回到社區成果發表。

1.      紹興憶角

紹興的每扇門都是一則故事,設計團隊想藉由紀錄與蒐集影像的方式,向觀賞者呈現出一個「家」的感覺,並以椅子作為觸發點的設計,當坐上椅子的瞬間,影片已開始播放。

 

2.      紹興百器

紹興社區裡有許多特別的庶民器物,像是油桶火爐、防火符咒、沙拉 油桶做成的畚箕、旗桿做成的圍欄和蒜頭衣架,設計團隊藉由日常器物的觀點,紀錄居民的生活,並體認到居民的生活智慧。

 

3.      作夥吃飯

共食可以是維繫情感的好方法之一,設計團隊嘗試設計出一個社區廚房,讓居民有機會可以共煮共食。或是設計餐車,對外兜售餐包,增加紹興社區的公共收入。